教育目標
本所課程規劃為理論與實務並重,並藉由課程實施與師生互動等多元化教育來訓練學生不斷自我成長,建立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特質以及敬業負責之工作態度,並強化與業界產學合作關係,使畢業學生可以迅速進入光電產業服務,以達成本所之教育目標,本所達成教育目標之對應課程設計如下表:
教育目標
|
達成教育目標之對應課程設計
|
教育目標1:
培養學生在光電與通訊領域之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能。
|
必修課程:專題研討、學位論文
|
核心課程:微波工程、半導體元件物理與技術、光電工程、基礎光學、數位信號處理、太陽能電池物理與技術、固態物理、光電元件與感測技術、光感測原理與應用、色彩工程學、光纖通訊。
|
專業選修:光電與通訊應用工程、雷射工程、太陽能電池專論、微感測元件、天線工程、微波電路設計、微帶天線理論與設計、平面天線設計實務、射頻通訊電路設計、計算材料專論、表面與接面分析、光纖感測、光電實驗、光電材料專論…等
|
教育目標2:
培育具有獨立思考、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能力之科技產業人才。
|
必修課程:專題研討、學位論文
|
門檻課程:專業競賽、發表期刊或研討會論文
|
師生互動:實驗室研討、專題計畫之執行
|
產學合作:產學計畫
|
教育目標3:
拓展學生之產業國際視野,健全學生之人格特質。
|
必修課程:專題研討、學位論文
|
核心課程:微波工程、半導體元件物理與技術、光電工程、基礎光學、數位信號處理、太陽能電池物理與技術、固態物理、光電元件與感測技術、光感測原理與應用、色彩工程學、光纖通訊。
|
專業選修:光電與通訊應用工程、雷射工程、太陽能電池專論、微感測元件、天線工程、微波電路設計、微帶天線理論與設計、平面天線設計實務、射頻通訊電路設計、計算材料專論、表面與接面分析、光纖感測、光電實驗、光電材料專論…等
|
門檻課程:英文門檻、專業競賽、發表期刊或研討會論文
|
師生互動:實驗室研討、專題計畫之執行
|
產學合作:產學計畫
|

核心能力
為達成本所設定之基本核心能力訴求,依據核心能力檢視課程之規劃並擬定課程大綱,使得本所畢業的學生都能夠在工程的理論與技術上具備足以與外界競爭的能力,進而能夠在完全遵循工程倫理的前題下,促進協調整合及開發創新的智能,以達到培養具國際視野及光電專業人才。除了理論課程的傳授及實驗的輔佐訓練外,更訂定了核心能力之養成方向,希望所有的教學、指導及專業輔導措施都能夠依此養成方向去逐步落實。
本所核心能力與工程認證G.3.1~G.3.8規範之對應如下表:
本所核心能力
|
學程核心能力與G.3.1~G.3.8規範之對應
|
1.具備光電與通訊工程領域專業知識及實作能力。
|
G.3.1 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
|
2.具備策劃、執行專題研究之能力。
3.具備撰寫專業論文及進行簡報之能力。
|
G.3.2 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的能力。
|
G.3.3 撰寫專業論文的能力。
|
G.3.4 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G.3.5 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的能力。
|
G.3.7 領導、管理及規劃的能力。
|
4.具備專業倫理及恪遵智慧財產權之認知。
|
G.3.8 終身自我學習成長的能力。
|
5.具備英文閱讀及基本英文寫作之能力。
|
G.3.6 良好的國際觀。
|
本所分別修訂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規範具體量化評估指標,並與課程規劃進行連結,畢業生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的關聯性如下。
教育目標
|
核心能力及其達成指標
|
教育目標一
培養學生在光電與通訊領域之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能。
|
核心能力1:具備光電與通訊工程領域專業知識及實作能力
|
1.1 修畢核心課程11選4
|
1.2 相關工作領域之模擬、設計、製作或量測實務
|
教育目標二
培育具有獨立思考、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能力之科技產業人才
|
核心能力2:具備策劃、執行專題研究之能力。
|
2.1 參加專業競賽或發表研究成果
|
2.2 規劃並執行碩士論文研究
|
核心能力3:具備撰寫專業論文及進行簡報之能力。
|
3.1 參與實驗室研究團體討論
|
3.2 完成碩士論文之撰寫
|
3.3 完成學位論文口試
|
教育目標三
拓展學生之產業國際視野,健全學生之人格特質。
|
核心能力4:具備專業倫理及恪遵智慧財產權之認知。
|
4.1 尊重學術倫理並了解論文比對系統之操作
|
4.2 進行學位論文比對
|
核心能力5:具備英文閱讀及基本英文寫作之能力。
|
5.1 通過光電所英文能力畢業門檻
|
5.2 英文論文閱讀的經驗與能力
|
5.3 以英文撰寫論文或英文簡報之經驗與能力
|
5.4 閱讀英文網站,開拓國際產業視野及國際觀
|